2005/07/22 | 廊坊一日
类别(新周日志) | 评论(1) | 阅读(208) | 发表于 02:00

头天买了今早的早饭,起来匆匆吃过便上了路。
808到北京站,下了车就碰到一个自称是哈尔滨人的女子带着一个小男孩跟我要钱,“我不是要钱的!”她说,“你看孩子饿得不行了,就给给孩子买点吃的吧。”我裤兜里就剩一块六毛钱,给了她一块五(另一毛在廊坊的肯德基门前给了一个老头),她说“怕不够,你给我个五六块吧。”我告诉她我还要坐车呢,让孩子说了声“谢谢舅舅”,怒气冲冲的走了。
一路问路找到938,车费十元,车上打了一堆电话,兼发短信问路。看了一个小说,睡了半个小时。
东方大学城下车,顶着太阳边拍照边走,走过大概两千米,远远地看见了那某民先生题字的大门——“东方大学城”几个字雄踞于那不亚于凯旋门般傲气的大门上,大门脚下是个环路,环路周围花花草草众星捧月。
然而现在是假期,没什么人。
左手边是个图书馆,似乎是大学城共用的——因为名字就叫大学城图书馆,过了图书馆,路的两侧向里走两百米米左右,各有一个食堂。早上庄曾推荐大学城的饭菜,于是挑了左手边的一家进去吃饭。
里面地方很大,人不多,菜也不贵,六块钱两荤一素加三两米饭。端着菜走过一个银色头发的外国女子身旁,坐在她斜对面。
吃了两口,有人向我打听时间,抬头一看,是那个“外国女子”。其实是个中国人,不过头发染成了那种银色,白色的连衣裙,两缕头发垂在脸颊两侧。我顺便向她问路,她又问我是不是学生,我反问她是不是学生,竟聊起天来。她是新东方的一个专科班的学生,四川成都人,已经在大学城学了两年英语,正拿着一个“翰林大学”的招生广告在看。她说想学学这类学科,而且正好那学校还发外国文凭。又跟我打听人大的各专业,还有英语角。看得出来是个努力认真的好姑娘,虽然现在上的是自考。(又想起殷同学的话“我们(自考生)高中的时候过了大学的日子,大学的时候就只好过高中的日子”)居然聊了二十多分钟。(大学城里都是三流学生——她说)
吃过饭,她撑着把伞,一路把我送到车站,我猛的觉得我应该记下她的联系方式,至少我们应该知道互相的名字,可是车马上就来了,售票员在车上喊“快点!”,她把我推上了车,我还没来得及回头。
那一阵突然很想跳下车去,问问她的名字,但是终究没有跳。后来又后悔为什么上了这辆车,反正车很多,应该等下一辆,但是也只是后悔而已。
其实很欣赏这种为了自己的命运而不懈奋斗的人,比起太多拿时间当玩具的同龄人们。
路上有一片浅浅的树林,林子里有个小孩坐着看书。想到曾几何时我也属于一片同样的树林,林子里边还有马玲果树和鱼塘,还有那个飞舞着巨大的毒苍蝇、结着巨大的蜘蛛网的小木屋,树下有蘑菇,还有假扮蘑菇的狗尿苔和马尿胞。林子的另一边是麦田,麦田的那边,还是麦田……而那都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了,即便是我再过去那个地方,也只能看到茫茫雪原了。
车上有个光着脊梁的男孩,带着女朋友坐车,我向他问路,打听去明珠大厦的路,他给我解释了两遍,还要售票员不要忘了通知我,在我前边五六站的时候,他们下车了。后来的五六站没有人下,这小公共一路狂奔,突然到一站停了,售票员看着我说,市医院到了,还指给我看马路对面那家不大的医院——男孩要我在市医院下车,售票员以为我是来找医院,热情的指给我看。我点了点头,下了车。
王师傅要我在明珠逛商城(还好没给我发笑话),我就逛了。五层商场逛了一遍,买了最便宜的那种可乐,坐在一层的肯德基的角落里看书,我对面那位兄弟估计早就去了,一杯可乐早就见底,正趴在那里努力看一本厚厚的书。我就在那个桌子上,看完了那本2004年《收获》的精选中篇小说集,又看了半摞南方周末。实在坐不住了,出门拍拍廊坊的大街,才发现数码相机原来可以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偷拍……
逛了一圈回来,又去逛超市,超市门口有个黑衣服的小个子总是不时把右手插在T恤里,里面鼓鼓的有个长方形的硬东西,我感觉这小子可能是个恐怖分子,拿着炸药要作案,我就端着相机在他周围晃啊晃啊,可能我比他更像恐怖分子,后来他走了。
在超市里打了一个长长的长途,又等了十几分钟,王顺发终于到了。
在一家面馆里谈话,内容涉及如下要点:
1内容
2报头报名
3版式分类分栏
4广告报价
5拉广告提成
6印刷厂 新周分成
7印数
8迎新特刊广告跟进
具体内容不便透露,见谅。
王师傅付钱买的回程票,5.5,坐火车回,一路无话。进了北京城的时候,坐在身旁的一个父亲给女儿介绍,看,这就是翻新的鼓楼,北京有钟楼,鼓楼,老一点的城市都有……我正在想火车怎么突然到了北边,门外掠过一个标志牌“东便门”。想起了我在导游的时候将德胜门介绍成地安门的事情。
提包下车,地铁西直门,赶到了105的末班车,回到学校参加雷SIR的网络会议,廊坊一天宣告结束。
0

评论Comments